吴波,江口县民族中学,152****6753,邮箱:987831****@qq.com
丹心化春雨 润物细无声
——记江口县民族中学向云富老师
立冬后的山区有些让人觉得冷,他习惯地紧了一下上衣,以少让黎明的晨风吹进他那瘦小的身体,街旁的路灯映着他那匆忙的脚步,他要赶早读,班上几十个孩子在等着他。三十一年啦!三十一个年头里,他每天都是这么走过来的,风风雨雨、披星戴月,已经是他的习惯了,他不觉得这就是教师的辛酸,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起来,懂事起来,成了才,走向未来,他的心里无比的满足。他就是江口县民族中学人称“老黄牛”、“铁牛”的向云富老师,2014“铜城仁者”,十大杰出人物代表。
做老师,就要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。这是向云富老师常说的一句话,习总书记对好教师提出四点:要求我们有理念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,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争做“四有三者”的好教师。仔细对比一下我的同事、我的战友,他不就是那位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好老师吗?他的故事平凡而又感人,让我说给大家听。
1985年的秋天,在一个金风送爽的日子,年仅19岁的他,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立志当好一名“园丁”的强烈愿望,告别了母校,来到了贵州省江口县民和镇,一个当时叫凯里乡大兴村的一个完小。从此开始了他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职业生涯,暑往冬来,光阴似箭,在教育战线上已经历了31个春秋,他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逐渐成熟起来,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,常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,一心扑在工作上。
他的信念是——不放弃任何学生,以教为乐,享受教育,为教育奉献一生。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和不懈的努力,在教学上不断取得成绩,成为了我县化学教学方面的学科带头人。在他担任班主任的十几年里,所任班级年年都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,曾经有两名学生被评为地级“优秀学生干部”,一名获得省级“三好学生”荣誉称号,2003年中考,他班47人当中,升入重中的有12人(全校6个班共有15人考上重中),2004年所带班级有10人升入重中,2005年所带班级有13人升入重中。作为初三把关老师,他所带的班,多年来升学率一直稳居全县第一,为我校赢得了社会声誉。2013年9月接九(2)班,当时学生几乎不具备升入重中的水平,可是第二年中考结果出炉,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(重中)11人,占班级比例22.2%, 升入地级示范性高中35人, 占班级比例77.8% , 全班升学率100% , 班级人均分510.3分,达到了76%的高分率 , 这一成绩在全县各校班级综合排名第一。
2004年,他所带班学生代表江口县民族中学参加了中华圣陶怀作文竞赛活动,为学校捧回了奖状,在全国中学生英语技能大赛中,也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和三等奖。自他教书以来,辅导学生参加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知识竞赛中,获省级、地级、县级奖励不下百人。
他所撰写的论文《托盘天平物码错放正确读数法》发表在国家级刊物《中学生辅导》上,《化学计算的巧妙算法》在铜仁地区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,《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》发表在《贵州教育报》上。
他教书的第一个地方——大兴村,八十年代有江口的西伯利亚之称,那儿的孩子,知识匮乏,你无法想象哪里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,你更无法想象,作为一名师范毕业生的年轻教师,一肩担起了一个班的语文、数学、自然、历史、体育、音乐,真是哪里缺,哪里补上,哪里空,哪里顶住,他成为了当时实实在在的“万斤油”。
大兴村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村子,天上不下雨就没法耕田,人们吃的水都要走十多里的山路。因此,水对当地的村民们尤其金贵。因此也出现了怪现象,只要一下雨,教室里几乎没人上课,学生们都跑回去帮家里耕地干活去了。根据这种情况,他果断的召集老师们商量,必须一家一家的去做学生父母的思想工作,改变眼前这种只要下雨就没人上课的现状。于是他白天上课,晚上和同事们一起翻山越岭走家访,扭伤了脚坚持,摔伤了身子扛住,辛苦了两个月,向农民讲清唯有学习知识,才能摆脱贫困现状的道理,硬是把孩子们拉回了课堂。艰辛的努力,在当时小学升初中只有10%的升学率的情况下,大兴村的升学率在他接手的那年猛然上升到78%,把以前升初中永远不超过4人的历史一下子改写为21人。
成绩面前,他没有骄傲, 1989年,可能是因为工作成绩突出的原因,县教育局特许他参加了当年的成人高考,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以优异成绩来到地区教育学院物理系学习,临行那天,全村的老百姓自发地来到村口——为他送行,他哽咽了,幸福的热泪滚滚而出。心里想着,我要做一名老百姓喜欢、老百姓放心的好老师。
两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结束了,向云富老师来到了全县最偏僻的官和中学。既是最偏僻的乡中学,其教学条件,设施,师资都好不到什么地方去。果不其然,学校连基本实验仪器都不全,专业教师更是少得可怜。他又理所当然的扛起了两毕业班的物理、一个毕业班的几何、还当上了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。在农村中学,这么重的工作任务,能混过去也就差不多了,还能做什么呢?但他并非是个混日子的人,从接到任务那天开始,又忙活开了:备课、批改作业、制定班级管理措施、家访、差生转化,每天走路打小跑,忙得不亦乐乎,每晚加班至三更,熬夜家常便饭,一学期下来,虽还年青的他,却掉了十多斤肉,头发落了不知多少根,学校领导心痛他,准备在金钱上给他一些补偿时,他说没什么,也从没想过要索取什么。
“屋漏偏逢连夜雨”。第二年,本来师资力量就严重缺乏的官和中学,唯一的化学老师又调进了城里,校领导一个个脸上都乌云密布。他又主动请缨了,对校长说:“学校师资紧缺,我来顶上吧!”校长爱怜的看着他,语重心长的嘱咐:“你一定要注意身体,我们没你可不行啊!”看着校长渐渐舒展的眉头,他也笑了,可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。
按说这么重的课程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,哪怕是“铁人”,对教学质量肯定会有影响,但恰恰相反,他不是“铁人”,而是“铁牛”。一份辛劳、一份收获,期终考试时,他所任两个班的物理排名全县第二和第三,化学分别排名全县第三和第五。消息传开后,乡长专程来学校慰问他,乡长说:“云富同志,辛苦了,官和人民感谢你”。
1996年9月他从官和中学调到县民族中学,这次走时,面对几百名师生的送行,他没有流眼泪,只是鼓励同学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,他知道,他不管走到哪里,都会有这样一个信念支持着他走向一种有意义的人生。他也知道他谆谆教诲的学生也会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进。
刚到新环境,就接了初三一个纪律最差的班的班主任。接了这个班,他才发觉,县城孩子与农村的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有些不同,用管理农村中学那一套在这里不大适应,另外,班上有一部分学生的可塑性相当的大,对教育教学管理非常敏感的他,看出了端倪,于是虚心向本校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,深入学生群体,以交朋友的方式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,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,每天,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,最后一个走出校门,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,班上的纪律奇迹般地有了好转,一部分可塑性较强的学生,成绩飞一般上升。第二年初三升学考试,升学率名列全县前茅,为民中的升学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。
2003年秋,向云富老师又临危受命,接起了一个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、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的班。他立即深入学生中,与他们交朋友,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他们,指出他们性格中不足之处。一段时间后,想转学的不转学了,想转进这个班的多了,班上的学习风气逐渐变得好起来,同事们向他取经时,他说:“投入自己的真情,热爱他们、感动他们,孩子们就会信服于你,你就会成功”。
向老师就是在假期也没有停止他的工作, 2003年腊月29日,班上一女生与家长之间发生矛盾,女生气急之下,准备从自家房子顶层跳下,家长情激之下,打了向老师电话。按说中国传统节的除夕前一天应该是中国人最忙的一天,但向老师接到电话后,放下手中的家务事,很快赶到学生家里,将学生劝到安全处,并耐心细致地了解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起因,经向老师劝解与引导,家长与子女之间终于释疑矛盾,一家人高高兴兴准备过大年。
无独有偶,2004年第一天(春节)下午接到一家长电话,家长哭泣着诉说儿子新年第一天都不听话,出去上网去了,电话打不通,找也找不到,不知怎么办?只有打老师电话,问向老师能不能与他们一起找一找孩子。接到电话后,他马上向自己父母表示歉意——不能陪他们,要去看望一个学生。
来到学生家里,了解情况后,向老师告诉家长: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任务重,压力大,过节期间适当放松也是可以的,只要孩子不成天沉溺于网络游戏就行。至于今天的事,不必着急去找,找到了易造成子女与家长的矛盾,不如等孩子回家再与其沟通。家长冷静下来,听从向老师的建议。第二天,向老师通过电话与学生进行交流,学生认识到自己外出时间过长,让父母担心的错误,并表示以后不会让家长及老师操心,通话后,向老师轻轻地舒了口气。
仅一个学期,学生的学习风貌变了,整个班上呈现出一股蓬勃向上的学习热潮,成绩也稳步上升。学生们变了,老师们的信心也来了,这种良性循环一直延续到第二个学期。在第二个学期的开始阶段,住校生要求晚上能在教室内加长自习时间,向老师从此便陪伴这部分学生每晚学习到深夜十点半,不几天,不住校的学生的家长纷纷要求自己的子女也能参加这样的晚自习。短短的几天,全班的学生在深夜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里,而向老师这一陪就是整整一个学期。但他从无倦怠,用他的话说:看到教室内只有学生翻书的沙沙声,他觉得——那是宁静的夜晚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,那是满足,那是享受。
这不是用汗水在浇灌,这是用热血在浇灌,难怪5月29日的家长会,持续了三个小时(从7点半到10点半),中途不巧还停了50分钟左右的电,都没有浪费时间,当向老师宣布家长会到此结束时,家长们居然无一人站起来,沉静一会后,忽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——家长们留下的是一片真诚的谢意。
向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期间,不但关心学生的思想问题,还关注学生的家庭和谐,2001至2002学年第二学期向老师发现班上有一学生上课精神不振,经耐心寻问,得知学生父母因丢失800元左右的一部手机发生矛盾闹离婚,得知情况后,向老师立即与学生父母取得联系,并上门家访,向老师向家长阐述了家庭不和谐对子女成长的影响。最后,向老师笑着问:是800元重要呢?还是子女的成长更重要?学生父母会心的笑了,齐声回答:当然是孩子的成长重要,向老师,你辛苦,我们谢谢你了。
2013—2014学年第一学期临近期末,下午上课期间,班上有一女生不去教室上课,而在寝室大门外蹲着嚎声大哭。向老师没有指责她,而是轻声细语寻问原因,女生哭诉着告诉他:“爸妈要离婚,我也不想读书了”。向老师一边安慰着她,叫她暂时安心上课,父母的事交给老师。家访没有时间,向老师就通过电话分别与学生父母沟通。直到学生父母化解矛盾为止。第二天学生问向老师,是用什么方法让她的父母那么快就改变主意时,向老师笑着说,没什么方法,是你的父母现在更关心你了。这是他的——仁爱之心。
关心学生的成长,关心学生的家庭,向老师同样也关心学生的冷暖安危, 2008年冬天,一场大雪,突然的冰冻停电,停水,也阻断了高中部学生回家的路,部分高中学生被困在了学校,学校当时食堂已经停餐,为了解决学生的困难,向老师清早在街上寻找能够营业的熟食店铺,最后在老车站附近找到一馒头包子店,自己掏钱买下一车的馒头包子,并与店主一起送到学校,可路面冰冻太滑,根本无法骑行。向老师请求店主与自己一起推着走,走两步退一步艰难前行,二十几分钟路程足足花了两个钟头才到达学校。到了学校,学生们看到吃的东西,情绪高涨,欢呼雀跃,一个个狼吞虎咽,一扫而光,学生饱了,店主回头也走了,可谁知道向老师忙了一大早,自己却颗粒未进!
一天又一天,一年复一年,几十年如一日,他在江口县民族中学这块热土上,踽踽而行,他用其“做有用之人”的人生哲学支撑着自己的追求。是的,个人荣誉算得了什么,对社会有用才是真正的人生。
担任县民中教务主任工作期间,他规范了教学常规,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工作激励机制。大胆设想,大胆管理,使县民中教学步入正轨。几年中,身先士卒,呕心沥血,与全体教师共同战斗,感受拼搏的经历,享受收获成果的喜悦,县民中教学质量稳步上升,无论是高考成绩还是中考成绩都令社会满意。
冰心说过:"每一朵鲜花都是美丽的,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". 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是向老师的心愿,也是我们江口县民族中学所有教师的追求!
花开很美,浇灌花开的时节更美!时光流逝,大河东去,年过半百的向云富老师还在育人的道路上——默默前行!
8